高壓靜電循環水廠家來給你講解一下,水處理控制不當,補充水濁度過高,細微泥砂、膠狀物質等帶入冷卻水系統,或者菌藻殺滅不及時,或腐蝕嚴重、腐蝕產物多等都會加劇污垢的形成。由于這種污垢體積較大、質地疏松稀軟,故又稱為軟垢。當這樣的水質流經換熱器表面時,容易形成污垢沉積物,特別是當水走殼層,流速較慢的部位污垢沉積物更多。大量的污垢沉積會引起垢下腐蝕,同時又是某些細菌(厭氧菌)生存和繁殖的溫床。
污垢的控制:污垢的形成主要是由塵土、雜物碎屑、菌藻尸體及其分泌物和細微水垢、腐蝕產物等構成。
使用含重碳酸鹽較多的水作為冷卻水,當它通過換熱器傳熱表面時,會受熱分解:冷卻水通過冷卻塔相當于一個曝氣過程,溶解在水中的CO2會逸出,因此,水的PH值會升高。此時,重碳酸鹽在堿性條件下會發生反應。碳酸鈣和磷酸鈣均屬于微溶性鹽,它們的溶解度比氯化鈣和重碳酸鈣要小得多。此外,碳酸鈣和磷酸鈣的溶解度與一般的鹽類不同,它們不是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,而是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。因此,在換熱器的傳熱表面上,這些微溶性鹽很容易達到過飽和狀態而從水中結晶析出。當水流速度比較小或傳熱面比較粗糙時,這些結晶沉積物就容易在傳熱表面上。此外,水中溶解的硫酸鈣、硅酸鈣、硅酸鎂等,當其陰、陽離子溶度的乘積超過其本身溶度積時,也會生成沉淀沉積在傳熱表面上。以上所述的此類沉積物通稱為水垢。因這些水垢都是由無機鹽組成,故又稱為無機垢;由于這些水垢結晶致密,比較堅硬,故又稱為硬垢。它們通常牢固地附著在換熱表面上,不易被水沖洗掉。大多數情況下,換熱器傳熱表面上形成的水垢是以碳酸垢為主的。
水垢的控制:冷卻水中如無過量的PO43-或SiO2,則磷酸鈣垢和硅酸鹽垢是不容易生成的。系統中較易生成的水垢是碳酸鈣垢,在此談沉積物控制主要是指如何防止碳酸鹽水垢的析出。